对孩子来说,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,是一个全新的开始,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。近年来,家长对幼小衔接越来越重视,生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小学进度,恨不得把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全都教给孩子。为帮孩子尽快适应这一过渡,各种“幼小衔接班”更是应运而生。
“衔接班,上还是不上?”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,我也同样有过短暂的纠结和困惑。为了不让孩子落在“起跑线”上,许多家长都忍不住给孩子报了“幼小衔接班”、“暑假冲刺班”、“奥数班”等,听说有的孩子一个暑假要上7个培训班。此外,培训费用本身也是一笔不菲的数字,给家长增加了很大负担。
究竟要不要上“幼小衔接班”,还真没有标准答案,这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、家长平时的用心程度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。但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,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上几个“幼小衔接班”。
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?幼小衔接阶段孩子通常会出现哪些不适?小学新生入学究竟该做哪些准备?家长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呢?诸如此类的问题,也许比上“幼小衔接班”更重要。而这些问题,才是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的方面。
“幼升小”,为何引发家长恐慌
“幼升小”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名词,指的是幼儿园或学龄前儿童升入小学的这个过程。近年来,随着“小升初”升学方式的多元化,学籍制度管理的加强,“幼升小”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在许多家长眼中,“幼升小”俨然也成为孩子今后进入好中学、好大学的跳板,甚至决定着孩子的未来。于是,家长们各显神通,找“条子”、花“票子”、托“关系”、买“房子”的情景剧年年上演,而且愈演愈烈。
“幼升小”引得家长如此恐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,“小升初”、“初升高”时候选择学校有客观标准衡量——分数,成绩好的中学一目了然,选择时比较具体明确。而“幼升小”则不同,家长看不到“幼升小”统考、看不到分数,对小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基础上。这样,选择小学时选取数量越多,选择权越大,迷茫性也越大,焦虑和恐慌就越盛。
最关键的是,“幼升小”选择时,很多家长、学生是紧紧瞄准中考和高考的。因此,“幼升小”家长既要看小学,还要看未来可能进入的初中、高中学校,这样就使得“幼升小”成为孩子未来人生的支点,承载了太多不可预知的东西。于是,“幼升小”的择校、面试等竞争就变得日益白热化。
>>点击查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专题,阅读更多相关文章!
-
家校互动,助力成长
“家校互动”是200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,由上海市信息委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推动,为中学、小学的学生、教师、家长服务,免费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网上互动平台,可以方便地获取个性化的教学信息,享受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。
- 别让孩子伤在分数上
- 自尊,源于自我价值的积极体验
- 自控力,孩子自我成长的“秘密武器”